为应付核战瑞士狂建八万秘密掩体 
如今却在里面种起了蘑菇!

瑞士奉行中立政策已有近

200年之久,但这不妨碍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修建大量军事掩体,应

对可能的袭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有近

8万秘密掩体和

庇护所。在冷战时期,随着军费开支的增加,瑞士人

增加了秘密掩体的建造。普通住宅则往往都有一个平

均面积为

2.5×3.5米

的防空洞,通常位于

一个普通的房子的地

下室里。

二战时间修建的

掩体装备齐全,防空

军火和指挥岗一样不

缺,冷战时期也受到

严密维护和现代化改

造。

和平时期,遍布

瑞士各地的军事掩体

看上去“满面沧桑”,

且“不合时宜”,除

了花费政府大量金钱

维护之外,别无用处。

任何一座你所看见的城市,都包含另一座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说的“看不见的城市”——它表

面简单却实为复杂、总在身边又显得遥远、无人不知而乏人问津。防空洞作为一座城市完整功能的一部

分,在现代城市中是如何存在的?我们试图去寻找防空洞的前世今生……

空袭兵器飞行速度的加快,增加了战争的突然性,

加上现代城市灾害的不可预测性以及防灾救灾的紧迫

性,无论是防空还是防灾,都要求民防建立快速灵敏的

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在这方面,世界主要国家一是建立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大量储存应付各种

紧急情况的预案。二是建立现代化通信网络,逐步调整

和完善警报网点的布局,完成警报控制设备的更新改造,

发展无线遥控手段,建设高频率的集群指挥通信网络,

建设光缆通信工程,开发光缆通信的高新技术,实现民

防系统交换设备程控化。三是强化民防专业队伍建设。

鉴于现代空袭兵器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空袭造成的破

坏程度比以往严重得多,加之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增多,

城市灾害往往是复合式的,即一种灾害包含着多种灾害

后果,增加了消除灾害后果和救援的难度。为此,建立

训练有素、装备先进、战斗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民房专

业队伍,将是各国民防建设的共同选择。总的看来,各

国都在努力适应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民防需

要,不断改进现行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尽可能与军队的

指挥系统相协调与衔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

建立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民防指挥、通信、预警和警报

报知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系统的效能。

民防法制、体制建设日益完善

合理完善的民防法制和体制,是确保民防建设组织

实施的最终保障。从目前情况看世界许多国家一事相继

国外民防发展走势

(四)

民防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更加灵敏

徐 华

颁布了民防法,不少国家还根据民防法制定了具体的民

防法令和条例,规定了有利于民防发展的具体措施。美

国自

1950年制定了民防法以后,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

经历的四次修改,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民防由国防部主

管、民防局负责,下辖

10个民防区,确保国家民房预测、

决策科学,组织指挥管理先进,民防准备工作充分。二

是进一步规范了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如澳大利亚民防的

最高机构是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日常机构是联邦应急

管理局,该局受国防部直接领导,下辖有灾害意识计划

处,政策协调处,教育培训处,财务处和应急管理学院等。

其主要职责是:平时负责台风、暴雨、地震、干旱、瘟疫、

森林火灾、海上巡逻等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协调;制定

应急管理政策、计划;协调各州与联邦的关系;协调财

政计划;管理应急培训学院等。战时主要负责人口疏散、

防空等。三是民防教育走向制度化。许多国家把提高国

民的民防意识、加强民防知识的教育列入国家系统教育

范畴,在院校和民间广泛开展民防教育活动,并形成制

度。四是将民防经费纳入法定范畴,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同时随国家财力同比例增长。如美国规定每年投入民防

的经费不少于

1.5亿美元;瑞典每年投入11亿克朗;瑞

士每年投入

2亿法郎,占军费开支的7%;丹麦每年投

3000多亿克朗,占军费开支的4%;芬兰每年民防经

费占军费开支的

20%,从而确保了民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稿件来源《中国人民防空》

圣哥达酒店的前身是一个前瑞士军队的地堡

前瑞士陆军炮兵堡垒,现在是一个博物馆

瑞士堡垒中的奶酪工厂

前身为瑞士军队的堡垒现用于种蘑菇

近年来,由于核战争威胁的减少、维护成本高,许多

秘密掩体和庇护所的一部分被卖掉、关闭。一些有心

人发现商机,将昔日掩体改造成酒店、博物馆、数据

中心甚至种蘑菇等设施,也算替政府“分忧”。

 

                  

稿件来源:网易军事

27

国外民防

26

防空洞前世今生